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储能行业的顶级盛会,本届峰会以 “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 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储能产业链龙头企业等 1000 余人齐聚开幕式现场。此次峰会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展览面积达 16 万平,近 800 家展商参展,还安排了 50 余场会议活动以及 100 余场新品发布会,首日线下到场参观人数高达 5 万人。
在本次峰会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精彩亮相,备受瞩目。该平台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号召,是学校布局清洁低碳智能学科群的重要成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于2023年获批建设,由中国科学院院院士徐春明牵头,整合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及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优势资源,形成“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平台聚焦电化学储能、氢能储能、储能系统应用三大方向,构建了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旨在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此次峰会上,平台重点展示了液流电池长时储能技术等核心成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海油,国华能源、中海储能等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共建卓越工程师学院与学生联合培养的方式,聚焦卡脖子问题攻关与成果转化推广,部分成果转化企业已获得国家能源局首台套等攻关支持,彰显项目先进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六大国家级储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之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共同组成“产学研融合展区”,集中展示储能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产业化进展。
储能产业正处于市场化转型的关键节点,“136 号文” 的出台标志着储能从政策驱动向市场主导的深刻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储能产教融合平台的亮相,不仅展示了学校在储能领域的科研实力,也为产学研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有望推动储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正以储能产教融合平台为抓手,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石大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