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下午,地球科学学院油气勘探与开发地质系举行了第74期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郭秋麟教授及吴晓智高级工程师作学术报告,由刘成林教授和陈践发教授主持,地球科学学院高岗教授、吴欣松副教授以及青年教师张瑞等约30名师生参与。
郭秋麟教授作题为《盆地模拟与油气系统研究现状及进展》的学术报告,系统阐述了流线模拟技术、侵入逾渗技术及达西渗流技术等关键盆地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历程,并对国内外典型模拟软件的功能差异与应用优势进行了对比分析。此外,郭教授结合“十三五”前后的实际工作成果,重点介绍了中石油自主研发的盆地模拟软件在河套盆地、塔里木盆地及渤海湾盆地等国内典型区域的应用成效,同时指出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技术方向与核心挑战。
吴晓智高级工程师以《油气伴生资源成藏特点及评价方法》为题,围绕油气伴生资源的研究背景、内涵与应用展开深入讲解。他详细论述了我国XAI气、铀矿及卤水等典型伴生资源的形成理论、分布规律及评价方法,并以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为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现有评价标准的技术优劣,进一步探讨我国未来建立规范化评价体系所面临的挑战。

郭秋麟教授(左)和吴晓智(右)高工作报告
在互动研讨阶段,与会师生围绕报告主题踊跃提问,郭秋麟教授与吴晓智高级工程师针对“盆地模拟算法优化路径”“伴生资源经济性评价阈值”等技术难点,结合勘探实例进行了深入剖析,专家从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双维度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思路,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两位专家的报告以前沿性、系统性、实践性为特点,通过详实的数据与典型案例,深化了师生对油气勘探技术革新与资源综合开发的理解。与会者表示,此次讲座不仅拓展了学科视野,更从企业专家的实战经验中获得了产学研融合的启发,为后续科研选题与技术攻关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次活动通过搭建学术-产业对话平台,进一步强化了油气勘探领域的理论实践衔接,激励师生以技术创新驱动能源勘探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高效化、智能化、可持续化目标。

与会师生报告结束后全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