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陈践发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富氦天然气成藏机制及氦气资源分布预测技术”2024年度进展和2025年工作安排交流会在我校成功召开,部分专家学者线上参会。该项目是我国氦气资源勘探领域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学校“十四五”开局之年牵头承担的第二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集中了我国氦气资源勘探领域的优势研究力量,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牵头,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6家单位共同承担。
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金之钧院士、副主任匡立春教授、王铁冠院士及专家组成员共13位专家,我校及项目其他承担单位30多位研究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陈践发教授主持,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罗情勇教授代表学院致辞。

陈践发教授发言和汇报
本次年度会议主要分为工作进展汇报和专家评议两个阶段进行。项目负责人陈践发教授汇报项目年度整体进展与下步工作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刘成林教授、北京大学赖勇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李玉宏研究员、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李剑教授分别汇报了各自课题的研究进展和标志性创新成果及2025年工作安排。专家组在听取了项目和四个课题的进展报告后一致认为,经过一年工作,项目和各课题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并针对项目面临的技术困难和具体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发氦气分析测试技术,深入研究氦源、运移、富集与保存机制,加强项目内部交流等建议,使项目2025年的工作内容与研究任务更加明确聚焦。

刘成林教授汇报

赖勇教授汇报

李玉宏研究员汇报

李剑教授汇报
“富氦天然气成藏机制及氦气资源分布预测技术”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专项,本项目旨在从富氦天然气藏形成全过程的角度,将氦源(岩)、氦释放、氦运聚、氦成藏到氦封存等环节和过程作为完整研究体系,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开展幔源与壳源氦富集的定量研究,揭示地壳深部和上覆沉积层氦气动态运聚耦合机理,建立氦源(岩)中氦气释放动力学理论、氦气运移和聚集动力学理论,阐明富氦天然气藏动态富集机制,建立富氦天然气富集成藏理论。构建以富氦天然气有利分布区带及勘探目标预测技术为核心的氦资源分布预测技术体系,为我国解决氦资源严重短缺,寻找富氦天然气藏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方法。

全体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