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07-10-29  
            ]   要素1––主动饮水 
    很多人饮水的唯一原因是感觉口渴。然而,口渴这个生理反应与机体的缺水状态并不同步––“渴”相对滞后。当人感到口渴的时候,机体部分细胞已经处于脱水状态了。此时即使喝水,也为时已晚。所以,我们把口渴时喝水叫被动饮水。如果长期被动饮水,人体会处于长期缺水状态,不利于人体的正常代谢。  
    为了避免机体长期缺水,我们提倡主动饮水,使自己不出现口渴的感觉。主动饮水不仅有利于机体代谢,还能起到“内洗涤”作用,有利于改善内分泌及内脏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要素2––定量饮水 
  不同年龄段对水分的需要量各有不同,具体可参见下表。 
  不同年龄的人每日需水量  年龄(岁)        需水量(ml/kg体重)  1以内                120~160  2~3                   100~140            4~7                   90~100  8~9                   70~100  10~14                 50~80  成人                     40 
  特别提示:    1、老人每日饮水量可以控制在1500ml左右。    2、在出汗多的情况下,所有成人应适当增加水量,同时,适量补充盐分(1000ml水加食盐2克)或    瓜果,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要素3––制定饮水时间表 
  每个人应按照自己的生活起居和工作特点,制定自己的饮水时间表,并持之以恒。 
  要素4––养成正确的饮水习惯 
    不要一次性大量喝水(一次性喝水超过500ml)。在短时间内大量喝水,不仅容易影响消化功能,还能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口渴时不要随便喝两口水了事。口渴时喝水已经属于被动饮水了,如果只是随便喝两口水了事,是很难缓解体内缺水状态的。 
  正确的饮水方式为:一次性将整杯水(200ml)缓慢喝完,这样可以使身体有效地进行吸收利用。老年人可将一杯水分两次(每次100ml)缓慢喝完。 
  要素5––清晨饮用一杯水 
    每天清晨饮用一杯水,水分能很快被胃肠道吸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还能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并净化血液,尤其有利于高血压、脑栓塞等疾病的防治。清晨饮水还能有效防止便秘。因此,建议人们每天清晨饮用250ml温水。 
  要素6––饭前一小时饮水 
    此时适量饮水(100~150ml),水能随着血液循环补充到全身的组织细胞中,到进餐时,体内便能产生充足的消化液。因此,建议人们饭前一小时饮水,以利于消化。 
  要素7––控制饮水的温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水都不适于饮用。烫水容易灼伤口腔、食道和胃黏膜,已被证实是导致上消化道癌症的一个物理因素。而冰水则容易引发胃肠道痉挛。 
    适宜的水温为:将水烧沸3分钟,待自然冷却至20~25℃。此时,水中的气体减少,内聚力增大,与人体细胞的亲和性增强。经常饮用这样的水,所取得的饮水效果最佳。 
  要素8––不喝生水 
    未经有效措施处理的生水可能存在氯气、细菌、虫卵、残留有机物质等,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导致急性胃肠炎和部分传染病。因此,不喝生水应成为人人遵守的饮水安全准则。 
  要素9––不喝陈水 
    在空气中暴露4小时以上的白开水,很容易受到细菌和杂质的污染,水的生物活性可丧失70%以上。  在室温下存放3天的水,每升水可产生0.914mg亚硝酸盐。常喝这样的陈水,不仅能使血液丧失输氧能力,还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水垢是以碳酸钙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包括镉、铅、砷等)和盐类的混合物,这些物质对身体有害。所以,应设法对水壶里的水进行除垢,并及时倒掉瓶底的水。 
  要素10––不喝反复煮沸的水 
    沸腾了很长时间的水,以及在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被人们称为千滚水。这种水中的硝酸盐可转变为亚硝酸盐,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也会增高。长期饮用这种水,不仅能干扰胃肠功能,引起腹泻、腹胀,还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