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讯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等4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授予北京市石景山区等15个直辖市城区全国文明城区称号,授予河北省平山县等142个县级市和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称号,授予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等3316个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授予北京市东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4688个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授予尚丽新家庭等798户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称号,授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890所学校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全面提高办学治校整体水平、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系统工程,是激励青少年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

全国文明校园,是在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授予各级各类学校的最高荣誉称号,自2017年以来共开展了三届评选表彰。喜获这一称号,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是对学校办学底蕴、建设水平、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充分肯定,对鼓舞干部师生干劲、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加快“双一流”建设,书写“教育强国,中石大有为”的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是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的人才与科技核心支撑力量,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家国情怀、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自1994年起,学校连续10余年在首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获表彰。2012年至今,学校连续获评首都文明单位(校园)称号。

近年来,学校统筹总体规划、专项计划,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引领辐射,注重常态长效,压茬推进建设,紧紧围绕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六个好”标准,着力打造“奋进”“厚重”“实干”“崇德”“和美”的文明校园,校园文明程度和师生文明素养实现新跃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2020年7月、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学校毕业生、来华留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提出殷切嘱托和希望。这是对学校和师生价值追求、精神风貌、品质特质的充分肯定。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打造“文明奋进”的中石大

学校认真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师生员工挺膺奋进。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嘱托,把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办学治校理教的根本遵循,深刻领会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激励师生勇担时代使命、矢志能源报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持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6”制度体系,系统调整优化议事协调机构,全面提升领导水平和工作效能。近年来,2次在教育部直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中获评“优秀”,连续4年在北京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中获评“好”等次。

健全干部选育管用机制,制定处级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清单,选人用人工作满意度多年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全面提升党建质量,构建了三级党建“双创”工作体系,获全国党建“双创”成果19项(2024年新增数全国第一)、北京市党建“双创”成果10项、“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5个。近三年发展19名优秀教师入党(2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相关经验得到北京市委教工委高度肯定。

创新基层党建新模式,建立党支部“1+4”示范共建机制,通过联合能源企业、属地政府等开展党建共建,形成“党建引领、团队共建、平台共筑、人才共育、成果共赢”的融合模式,实践成果获评首都大学生思政工作实效奖特等奖。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了以“五个融合”为特色的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制定实施“一融双高”若干措施,推动党建和业务联动考评,创建“组织生活+”品牌。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能源类高校首位,在全球能源高等教育中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校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

校领导班子赴中央档案馆学习

处级干部培训

全国党建“双创”成果

支部共建活动


守正创新思政工作,打造“文明厚重”的中石大

学校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着力强化思想引领、厚植家国情怀、涵养价值追求,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系统推进思政工作迭代升级,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接续实施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创新实施“沐光成长计划”,健全“大思政”工作体系,10项成果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建设项目。

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向协同,压茬实施马院振兴计划和繁荣计划,学院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马院行列;以课程思政理念全面指导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出版《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在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一批课程思政实践基地。

打造多元集成、立体贯通“能源强国  能源报国”大思政课,建设成果入选高校宣传工作创新案例。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制定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工作方案,把爱党爱国教育融入学生教育全学段各环节,在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活动中砥砺学生家国情怀。

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开展“学铁人  做先锋”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联合央企建设一批石油精神教育基地,打造“石油先锋成长营”社会实践品牌,建设石油精神教育展播平台等。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学生的坚定追求,校本部毕业生赴西部就业人数和比例持续保持北京高校前列,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中超过1/3选择西部就业,留疆就业毕业生中疆外生源占比83%。一批毕业生成长为“大国工匠”,在嫦娥探月、万米深井等国家重大工程中攻坚克难、担当奉献。

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面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培训

李根生院士讲授“能源强国  能源报国”风华网络公开课

1_17.jpg

1032名师生参与组成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艰苦奋斗”方阵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报告会

党委书记王同奇为基层就业毕业生代表出征授旗


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文明实干”的中石大

学校始终坚持“国之所需,校之所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转型发展需要,通过实干追求卓越,推动学校各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立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本博一体化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全序列产教融合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批成为能源领域首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层次人才占全国能源高校高层次人才总数一半以上,在非常规、深水、深地、清洁能源、管网安全等领域持续产出重大成果,入选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人均科研项目数、科研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列。

引领学科专业建设,学科专业覆盖油气产业全链条,油气科学与工程等传统油气学科领域优势显著,碳中和工程与技术等清洁低碳智能学科领域发展迅速,8个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3个学科进入1‰。

坚决扛起发展西部优质高等教育政治责任,举全校之力建设克拉玛依校区,为服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破解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作出特有贡献。

深入实施开放融合战略,形成了政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强大合力,是教育部与五大能源集团共建的高校。深化校城融合,与属地形成了良好的校城合作运行机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服务高等教育“出海”,发起成立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当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高校(青年)工作组组长单位,成为全球能源教育合作的积极引领者。联合共建中国—巴西科技创新中心项目纳入习近平主席对巴西国事访问成果清单;在巴西揭牌建立我国首个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主导的“一带一路”能源领域大学、企业共建合作协议,被纳入哈萨克斯坦总统访华成果清单。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

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情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全貌

教育部与五大能源集团共建中国石油大学

挂牌成立中国第一家海外卓越工程师学院

中国—巴西  校企四方   共建科技创新中心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打造“文明崇德”的中石大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完善精神文化体系,积极培育石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引导师生崇德向善。

提升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创新举办青年人才“本熹班”和青年教师“青马班”,开展“尊师爱生月”系列活动,涌现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网络教育名师、宣传思想文化青年人才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北京市讲述育人故事展示活动中获特等奖。实施“蒲公英”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入选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和北京市创新示范工作室(培育类)。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举办“星耀山海  丹心报国”等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主题展,上线专题网站,编排展演以建校元勋曹本熹院士为原型的大师剧,央视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学校教育家科学家事迹,营造了崇尚科学、躬耕教坛的浓厚氛围。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积分,设立志愿服务奖学金,新建志愿服务基地51个,培育了能源科普、绿色先锋行动等品牌项目,冬奥志愿者服务队获评北京市“青年文明号”。校医院医生沈晓峰累计无偿献血超100次,8名学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一批教师退休后加入援疆银龄教师团队,教育部直属高校援疆银龄教师团队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打造文化育人阵地,建成艺术展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展厅、科学家精神弘扬基地、石油精神智慧展厅,入选教育部2024年度红色文化弘扬基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美术馆等签署共建美育基地协议,开设诗词、汉字、戏剧等系列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学校多次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中获奖,多名师生在全国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中获奖。

持续培育文化精品,打造“点·石”“风华网络文化节”“润心讲堂”等系列文化品牌,开发石油科学家微视频、广播剧等原创文化精品,支持培育一批文化建设品牌精品项目。

建设书香校园,打造“传承之舟”读书活动、“我是朗读者”诵读大赛、“梦溪开卷”荐书专栏等品牌和场所。

学校精神文化体系

青年人才“本熹班”聘任院士、专家担任导师

原创大型“大先生”题材话剧《筚路昭熹》

学生参加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志愿服务保障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主题展厅揭幕


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文明和美”的中石大

学校认真落实“大安全观”,坚持绿色赋能、智能赋能和治理赋能,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法治校园、绿色校园、智慧校园,提升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创建平安校园,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平安校园建设提升工程,完善综合防控体系,开展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获评北京市“应急先锋·北京榜样”应急先锋号集体。

深化校园民主管理,三任校长接续十余年坚持开展“校长下午茶”活动,定期举办“职能部门面对面”活动,畅通师生诉求渠道,每年确定一批为师生办实事清单。推进依法治校,获评首批十所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之一。

大力培育绿色文化,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形成“课程—实践—科创项目”一体的绿色文化培育模式,广泛开展“绿色使者”宣讲,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和低碳生活意识入脑入心。通过北京高校绿色学校创建验收,被评为北京市能效领跑者、北京市昌平区节能先进单位等。

优化校园功能布局和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落成铁人塑像、校歌石等一批校园文化景观。

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持续升级“e诉通”“e服务”系统,赋能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提升诉求响应速度和管理服务效能。

引领服务终身学习,多次在北京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中作为唯一高校获优秀组织奖,2024年作为唯一高校代表作典型发言;是2021年以来唯一每年都有教师获评“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的高校,获评教师数在北京高校排名首位。

引领健康向上生活风尚,连续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国际文化节等多彩文化活动,开展“光盘行动”、文明宿舍和勤学宿舍创建等文明实践创建,推进“一站式社区”建设,打造温馨健康多彩的校园生活。

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校长金衍在“校长下午茶”活动中与学生畅叙成长

“低碳生活·绿色校园”建设周活动

铁人王进喜塑像

学生一站式社区

学校将以获评全国文明校园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快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为更好担当教育强国、能源强国建设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


(编辑   王星)

分享到:
Baidu
map